1、又是一年招生季,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就业率”成为各高校形形色色的招生简章上最吸引眼球的噱头。
“看起来形势大好,可实际上几乎家家有水分!”北京某重点高校研究生部负责人赵岩却坦言“就业率注水早已成公开的秘密”:以他所在高校为例,今年对外公布的研究生就业率是95%,可实际情况却要“至少砍掉三分之一”。
“注水就业率”被曝光其实并非首次,教育部也三令念,营造健康的社会就业氛围。
假如你是市政府一名工作人员,请拟写一份《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以进一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要求:文字简明,分条撰写,有指导性与可行性,不超过400字。
【参考解析】
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
各企事业单位、各高校:
为进一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精神,解决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我市决定为广大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平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全市企事业单位要认真领会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的会议精神,切实做好帮助广大毕业生就业的工作
二、市政府根据本市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当地就业政策,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定期举办多种就业洽谈会,并设立专门就业咨询部门,为广大毕业生提供就业问题咨询和服务
三、各企事业单位要提供更多的就业实习岗位,为高校在校生、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实习岗位
四、各高校要转变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学生就业质量而非数量,要加强与各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与合作,为广大毕业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就业渠道
五、各高校要根据用工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教育培养方式和专业设置,确保教育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协调,同时邀请知名企业家做讲座,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
六、各高校加强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到基层工作,积累经验,增强自身竞争力
市政府
XXXX年X月X日
【范文评析】
这类文章既可以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提出一些实际对策,写成策论文;也可以从被就业问题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入手,写成政论文。
文章一般应做到中心明确,可以将文章题目设置为论点,开篇后注意尽快显明的点出论点,文章的每个论点紧扣总论点展开,每段开头或结尾照应总论点。二是要做到思想深刻。这要求文章的行文与内容,不能流于形式,不能只看到问题的表面内容!就文章写作来说,要有所提升、文章要有一定的高度,联系理论热点。三是结构完整。一篇完整的文章必须具有的环节:标题、开头(认识环节)、总论点、分论点、过渡、分析环节、解决环节、结尾等。其中,认识、分析、解决等三环节缺一不可。同时,内容要充实,字数的分配合理,论证也要多样化。
被就业的新意在哪里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造假引起舆论对的声讨。之所以说再次,是因为就业率造假,早已不是新闻,每年都有曝光;而这样的声讨,几乎年复一年。对于就业率造假的危害,包括误导公众对教育的评价、误导就业政策、对学生进行反教育等等。
从“要求学生就业”到“学生被就业”,高校的就业率造假日益疯狂,这反映出三方面问题。其一,教育部门对就业率造假的查处不严格,纵容高校的造假行为。虽然教育部门早就有“严厉打击高校就业率造假”的通知与规定,但近年来鲜见对高校就业率进行核查,并严肃处理责任人的案例,久而久之,高校也就更加胆大妄为,甚至公开交流造假经验。
其二,部分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前景暗淡,其他“造假”手法已经无法奏效。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意识到高校在就业率统计中“可能”存在造假行为,尤其在灵活就业的统计中,于是强调签约就业。高校要求学生出具就业协议书换毕业证书,以及要求家长帮学生就业,都是想提高签约就业率,但如果家长、学生不配合,或者配合力度有限,提高签约就业率,难度不小,“被就业”则直接省去了动员家长、学生的麻烦,学校就业老师关在办公室里,一天之内就可以大幅提升学校的签约就业率。
其三,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已成为 高教系统的政绩工程之一。就业率于学校而言,不但关系到专业的生死(教育部门有将就业率与大学专业停办、减招挂钩的规定),还影响学校的形象和招生;于教育部门而言,关系到对政府的大学生就业政策是否落实到位,所管理的高校办学质量是否高、大学生是否受社会欢迎;对地方政府而言,则关系到对上级政府要求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是否高度重视、执行有力。本来,如果就业率统计能真实反映大学生就业情况,大学、教育部门、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就业率,并无不妥,但是,如果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心思,集中到了数字上,就业率的统计,反过来会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掩盖了严重的就业困难、教育质量低、社会对大学生评价差的问题,就业情况失去对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的适度调节作用,造成教育的恶性循环。
由此看来,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已经成为一个与就业形势、真实就业情况无关的数据,失去了评价办学质量、教育质量、就业情况的基本价值。从客观上说,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不能由高校自行统计、上报教育管理部门发布,这难以保证就业率的客观、准确;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也不能与学校的拨款、招生指标、专业生死直接挂钩,在如此密切的利益关系下,高校造假的原始冲动难以杜绝。
为此,必须调整就业率统计方式。首先,应委托具有公信力的社会中介机构,对每所高校毕业生的工作单位、具体岗位、薪资待遇、用人单位评价进行调查。其次,应从重点统计8月31日之前的初次就业率,转向跟踪统计毕业生毕业半年、一年、两年甚至三年的真实就业情况。最后,就业率不能用来作为政府部门确定高校拨款、招生计划的硬指标,而应作为一种公开信息,提供给受教育者,以便他们更好地选择高校、选择专业;提供给高校,以便高校能集合自身办学传统与特色,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提供给用人单位,以便用人单位能招聘到适合自己的大学生人才。这才能让就业数据,真正为教育发展服务,而不是为少数人的利益服务。
重庆华政教育(新浪)微博:<script src="http://tjs.sjs.sinajs.cn/open/api/js/wb.js" type="text/javascript" charset="utf-8"></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