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2014年1月发布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传递出国家扶贫开发方式创新转变的新思维、新思路。
2014年开始,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扶贫工作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指向不准、针对性不强等老大难问题,甘肃省建立了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力争做到对扶贫对象精准化识别、对扶贫资源精确化配置、对扶贫目标精细化管理、对脱贫责任精准化考核,从而改“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扶真贫、真扶贫,确保如期稳定脱贫。
2014年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坚持不懈推进扶贫开发,实行精准扶贫,增加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40万人。
精准扶贫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目前扶贫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而对扶贫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根本方法和指导方针,对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新时期的扶贫攻坚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扶贫工作出现的种种怪相,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比如一些贫困县造起豪华政府办公楼,比如为了保住“贫困帽子”背后的利益,一些贫困地区走入“年年扶贫年年贫”的怪圈等等。
【标准表述】
[权威论述]
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
——习近平
[综合分析]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取决于最低的那一块板。同样,衡量一个社会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低,要看它的穷人的生活状况怎样。在迈向全面小康的进程中,贫困人口不能掉队。在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进程中,不能没有穷人的梦想构筑。也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这些年来,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探索出了扶贫开发的中国道路。坚持扶贫到村入户,积极创新扶贫机制,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贫困人口仍然占到很大一个比例,扶贫工作还存在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扶贫方式粗放的问题,导致一些地方怎么扶也扶不起来,甚至越扶越穷。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工作时指出:“必须切实抓好脱贫致富这个战略性任务。”“要分类指导,把工作做细,精准扶贫。”总书记的嘱托,强调了做好扶贫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指明了做好新时期扶贫工作的方向——精准扶贫。
[扶贫面临的问题]
精准扶贫的背面就是粗放扶贫。一些地方低质、低效扶贫的主要表现有:
一是扶贫人口不清,扶贫对象常由干部“毛估估”,扶贫资金轻洒“杨柳水”,以致“年年扶贫年年贫”;
二是舍不得脱“贫困帽”,数字弄虚作假,挤占浪费国家扶贫资金;
三是人情扶贫、关系扶贫,造成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等社会不公,滋生腐败。表面上看,粗放扶贫是工作方法存在问题,实质反映的是干部群众观和执政理念的大问题,不可小觑。
四是现行的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不少扶贫项目粗放“漫灌”,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
[对策措施]
一,精准扶贫要制定好发展规划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贫困村而言,不仅需要村民们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团结一致抓生产、出效益,还需要有关部门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规划布局上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制定扶贫计划,帮助当地村干部理清思路,制定好发展规划,实事求是帮困难群众选出一条致富的好路子;针对各贫困村的不同情况,找出标本兼治的办法,在政策、产业、技术、信息、培训等致富要素上有针对性地帮困扶贫。
二,精准扶贫要瞄准扶贫对象
明确工作对象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扶贫工作也是如此。首先就要自上而下从“贫困区域—贫困村—贫困户”逐步细化扶贫对象,划分层次、各负其责,各相关部门瞄准扶贫对象,集中力量做好“极贫户”的扶贫工作,并建立贫困对象档案管理制度,为后续扶贫工作有序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精准扶贫要规范扶贫资金
要加强扶贫资金管理机制,确保扶贫资金充分惠及扶贫对象,防范扶贫资金虚报冒领、挤占挪用、滞留沉淀和监管弱化等问题出现。提高扶贫资金的精准度,让扶贫资金直接与扶贫对象发生作用,避免扶贫资金在层级分割的行政部门不断下移过程中被挪用,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最大限度地发挥扶贫资金的作用。
四,精准扶贫要创新扶贫方式
原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只输血不造血”的单一扶贫方式,导致贫苦地区的群众“等”、“靠”思想严重,返贫现象频发。因此,必须创新扶贫方式:
一方面,建立科学完善的扶贫机制,成立帮扶对子,由定点挂钩单位主抓帮扶村的扶贫工作,真正“扑下身子”走进农户家中,像习总书记一样真正了解贫困户的真实生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对帮扶村进行“造血扶贫”,同时完善扶贫开发的问责机制,贫困县的考核机制将由主要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主要考核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转变。加大挪用扶贫资金等行为的成本。
另一方面,改变扶贫资金投放形式,将之前“直接投放”扶贫资金转变为致富奖励、银行贷款贴息或是生产保险金等多种形式,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完善小额贷款机制,提高贫困人口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五、精准扶贫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贫困的原因很多,或为自然条件恶劣,或为天灾人祸,或为基础太差,或为技术贫乏,或为缺少创业的勇气,这就要求扶贫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对自然条件恶劣者可采取退耕还林予以补偿的方式,鼓励帮助贫困对象搬迁至集镇或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谋发展;对缺技术的贫困者要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其“手把手”地传授致富技能;对于经济方面的极度贫困就需要政府予以前期资金“输血”,再培植其自身的“造血”功能;对于疾病缠身者要予以健康救助,解决看病难问题;对于缺少产业的贫困对象,要帮助其依据自身优势,挖掘潜力,调整产业结构,走产业发展之路。
【文章素材】
[标题示例]
1.精准扶贫需智扶
2.“精准扶贫”需“对症下药”
3.精准扶贫先要找准对象
[开头示例]
1.肩负到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扶贫行动再次到了攻坚阶段,“精准扶贫”这个词一下子火了起来。这是多年扶贫经验的总结和提炼,也是当下扶贫工作中必须掌握和运用好的基本措施,尤其需要各级党委、政府揣摩斟酌。所谓“精准”,简单的理解就是:贫困调查务必精细,扶持对象必须准确,扶要扶到关键处,帮要帮在点子上。
2.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考察时表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精准扶贫”概念的提出充分彰显了新一代领导集体对扶贫工作的重视;而“切忌喊口号”契合了“八项规定”力戒空话、套话的内容;“做实三件事”更是为今后的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
3.扶贫是一件大事、好事,也是一件不容易做好的事。因为做这件事要涉及很多地区,而这些地区的情况千差万别。“各地争抢贫困县帽子”、“村里抓阄确定贫困户”等往事曾引起社会对扶贫的广泛关注。原因在于,不少地方、不少人把扶贫看作是一项福利,都争着带“穷帽”,往往出现“年年贫困年年扶,年年扶贫年年贫”的尴尬。因此,做好扶贫工作的第一步,就是找到真正的扶贫对象。
[结尾示例]
1.古语云:“人穷志不短,人要胸怀大志,人不可失志。”大多数困难群众在面对生活时,都有一定的挫败感和自卑感,扶贫开发,还需在“智”和“志”上下功夫。通过教育培训,正面宣传引导,帮助贫困者增加知识、增长见识,重拾信心,在产业发展、技术学习等方面充分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成为扶贫开发实现跨越发展的“新引擎”。
2.扶贫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在工作中切忌喊口号、走形式主义路线,我们必须脚踏实地,以优良的工作作风、扎实的工作业绩,进一步强化贫困地区群众的增收致富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实现“美丽中国梦”。
3.诚然,从粗放型扶贫走向精细化扶贫,需要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这就意味着扶贫工作者要用好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一招”,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机制、工作方法,迈开双腿走进千家万户,倾听他们的意见;敞开心扉面向一村一户,制定具体的方案。“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只有这样,才能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实现共建共享全面小康的目标。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精准扶贫
2014-11-01 09:50:52 来源:http://www.cq.hzgwyw.com 评论:0 点击:
相关热词搜索:重庆华政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申论 重庆公务员考试培训